Kontakt Flappe öffnen
全球變暖有望在亞洲和歐洲之間開闢一條更短的航線

穿越北極的捷徑?

東北航道是從歐洲到亞洲最短的海上航線。它唯一的缺點是,它每年有大約半年處於冰封期,無法通行。但這似乎已經正在改變。全球變暖正在改變這一狀況,為貨運開闢了新的、在某些情況下意料之外的可能性。了解更多關於世界上最偏遠,很可能也是最冷的航海路線之一。

對這條迄今被忽視的航線日益增長的利用為商業航運提供了許多機會。這條國際上稱為“北海航線”的航道被認為是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間最短的海上通道。東北航道的優點顯而易見:與蘇伊士運河航線相比,中國與北歐主要港口之間的距離要短約40%,與繞道非洲合恩角的航線相比,短約高達60%。從上海到漢堡要走21000公里,還是走15000公里的捷徑穿越北極,其差距是明顯的。這可以節約大量時間和燃料,減少排放量,這在航運公司之間激烈競爭的時代尤為重要。還有一個額外的好處是,這條航線使船隻能夠繞過海盜猖獗的地區。

優點很多,但有一個主要缺點

這條航線仍然只有相對較少的船隻使用,每天通過蘇伊士運河的船隻比沿著巴倫支海和白令海峽之間的航線航行的船隻要多,原因很簡單:這條航道每年有半年多的時間處於冰封期,只能在一個較短的窗口期,即七月初到十一月下旬之間航行。即使在這較短的時間段內,航線也很複雜。此外,俄羅斯收取過境費,並且在困難的結冰條件下,必須使用破冰船清理航道。這會產生額外的費用。瞬息萬變的氣象變化、突如其來的冰層和飄忽不定的冰山也會造成重大問題。此外,由於自蘇聯解體以來,俄羅斯北部港口的基礎設施狀況一直很差,緊急情況可能很快使船隻處於危險境地。

破冰船會過時嗎?

由於全球變暖,在未來幾十年中,能夠通行的這一較短的窗口期將會變長。北極地區人為造成的氣候變化也比世界其他地區更為明顯。近幾十年來,北極冰蓋的大小和厚度已大幅度減少。 2008年8月29日,東北航道和北美西北航道首次同時無冰。從那以後,冰蓋逐年不斷減少。例如,一艘中國破冰船在2012年8月從太平洋到北大西洋進行的一次研究考察中,遇到的冰層比預期的少很多,因此在返程中可以使用一條更直接、因而更短的更靠近北極的航線。根據一些研究,最早於21世紀50年代,東北航道可能夏季完全無冰。

開拓性的開發

從歷史的角度看,這些氣候變化是非常出人意料的,因為地球上的這個地區一直被視為一個惡劣的環境,對它的開發是一個重要的開拓性成果。早在12世紀,俄國移民波莫爾人就沿著海岸向東西伯利亞進發。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項冒險事業被中途放棄了。在16世紀和17世紀,荷蘭、英國、瑞典和丹麥曾多次試圖尋找通往亞洲的另一條航線,但都沒有成功。直到1878/79年,瑞典探險家Adolf Erik Nordenskiöld才設法用一艘改裝的帆船“SS Vega”從西向東取得了突破。然而,嚴格地說,稱之為實際通行並不准確,因為Vega被冰擋住,困在白令海峽達十個月之久。直到1932年,蘇聯破冰船AleksandrSibirjakow才首次實現了成功的單季通行。 1967年夏季,這條航道終於向國際航運業開放,隨後,在蘇聯解體導致東北航道航運量嚴重下降之前,由核動力破冰船清理航道,使得船隻能夠通行(最晚截至1987年,已有331次通行記錄)。

全球變暖為航道的商業用途提供了機會

2009年,不來梅重型起重運輸公司布魯格船務公司率先與兩艘貨船再次使用這條航線,引起轟動。據該船務公司介紹,2009年夏末從海參崴出發的“布魯格博愛”號和“布魯格遠見”號的破冰級別均為E3級(根據德國勞埃德船級社的分類系統) ,因此適合穿越北極的航行。在破冰船的護送下,他們把發電廠的零件運到了Nowy港,然後繼續駛向歐洲。 2018年9月,Venta Maersk號在37天內穿越了東北航道。除了特製的液化氣船和散裝貨船之外,這是第一艘穿越東北航道的這個噸位的集裝箱船。作為一艘大型支線船,它建造的破冰級別為1A級(它能應付最多一米厚的冰)。它的專門設計有一個加固的船體,用於寒冷的水域(最低零下25攝氏度)。然而,由於Venta Maersk號的處女航暴露出一個重大缺陷,在可見的未來,大型40000 TEU(國際標準箱單位)集裝箱船沿著這條航線航行的的可能性不大。這個缺陷是:航道的某些部分吃水只有11米,這對於大型集裝箱船來說實在太淺了。 Venta Maersk的船位容量通常不到3500 TEU,但水淺意味著它只能裝載600個冷藏集裝箱。超大型集裝箱船的建造不符合破冰級別標準,而且還受到長度等更多不利因素的製約,因此東北航道在運量上永遠無法與蘇伊士運河媲美。

“我們認為東北航道目前不是一條可行的能替代現有航線的商業航線。然而,我們在密切關注它的進一步發展動向。該航道目前每年只能航行約三個月,但這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生變化。”

馬士基首席技術官Palle Laursen對這次成功的航行進行了評估

將貨船和破冰船融為一體!

目前,在建造靈活的貨船方面正在取得巨大進展,這些貨船可以在沒有破冰船開路的情況下穿越冰層,應付困難的環境。它們被稱為“兩用船”,配有一個特製船體,設計成要么全速前進,要么後退,這取決於它們是在開闊水域還是在冰層中航行。這種船成功地將兩種不同的功能結合在一起,並可用於某些類型的無法使用傳統的較長航線的貨運。

目前,我們的口號是耐心

即使這確實需要一些時間,全球經濟預期會從到歐洲和亞洲的生產基地和銷售市場的較短的供應路線中得到很多潛在的好處。穿越北冰洋很可能成為各大航運公司之間激烈價格戰的決定性因素。業內傳言稱,中國與其國有航運公司中遠集團(COSCO)已將目光投向如何成為這條航線的領頭羊。然而,環保主義者已經對日益增加的交通造成的危害發出了警告。他們擔心這將對北極極其敏感的生態系統產生持久性的負面影響。此外,航線上的船隻越多,該自然資源豐富的地區發生嚴重事故的風險就越大。但誰知道呢,或許全世界應對全球變暖的共同努力會在那之前結束這些計劃。

生活在北極冰層裡整整一年

這可能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北極研究考察:2019年9月,德國極星號研究型破冰船將從挪威特羅姆瑟出發,抵達目的地後,立即在接下來的一年中在北冰洋中漂流,與冰層作伴。共有來自19個國家的600人將參加這次探險考察,他們將由其他破冰船和飛機提供補給。隨後,有數倍的研究人員將研究收集到的數據,會將氣候和生態系統研究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這次任務將由阿爾弗雷德•韋格納研究所、亥姆霍茲極地和海洋研究中心牽頭,名為MOSAiC(北極氣候研究多學科漂流觀測站)

在他們的博客上閱讀更多關於探險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