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ntakt Flappe öffnen
全球变暖有望在亚洲和欧洲之间开辟一条更短的航线

穿越北极的捷径?

东北航道是从欧洲到亚洲最短的海上航线。它唯一的缺点是,它每年有大约半年处于冰封期,无法通行。但这似乎已经正在改变。全球变暖正在改变这一状况,为货运开辟了新的、在某些情况下意料之外的可能性。了解更多关于世界上最偏远,很可能也是最冷的航海路线之一。

对这条迄今被忽视的航线日益增长的利用为商业航运提供了许多机会。这条国际上称为“北海航线”的航道被认为是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最短的海上通道。东北航道的优点显而易见:与苏伊士运河航线相比,中国与北欧主要港口之间的距离要短约40%,与绕道非洲合恩角的航线相比,短约高达60%。从上海到汉堡要走21000公里,还是走15000公里的捷径穿越北极,其差距是明显的。这可以节约大量时间和燃料,减少排放量,这在航运公司之间激烈竞争的时代尤为重要。还有一个额外的好处是,这条航线使船只能够绕过海盗猖獗的地区。

优点很多,但有一个主要缺点

这条航线仍然只有相对较少的船只使用,每天通过苏伊士运河的船只比沿着巴伦支海和白令海峡之间的航线航行的船只要多,原因很简单:这条航道每年有半年多的时间处于冰封期,只能在一个较短的窗口期,即七月初到十一月下旬之间航行。即使在这较短的时间段内,航线也很复杂。此外,俄罗斯收取过境费,并且在困难的结冰条件下,必须使用破冰船清理航道。这会产生额外的费用。瞬息万变的气象变化、突如其来的冰层和飘忽不定的冰山也会造成重大问题。此外,由于自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北部港口的基础设施状况一直很差,紧急情况可能很快使船只处于危险境地。

破冰船会过时吗?

由于全球变暖,在未来几十年中,能够通行的这一较短的窗口期将会变长。北极地区人为造成的气候变化也比世界其他地区更为明显。近几十年来,北极冰盖的大小和厚度已大幅度减少。2008年8月29日,东北航道和北美西北航道首次同时无冰。从那以后,冰盖逐年不断减少。例如,一艘中国破冰船在2012年8月从太平洋到北大西洋进行的一次研究考察中,遇到的冰层比预期的少很多,因此在返程中可以使用一条更直接、因而更短的更靠近北极的航线。根据一些研究,最早于21世纪50年代,东北航道可能夏季完全无冰。

开拓性的开发

从历史的角度看,这些气候变化是非常出人意料的,因为地球上的这个地区一直被视为一个恶劣的环境,对它的开发是一个重要的开拓性成果。早在12世纪,俄国移民波莫尔人就沿着海岸向东西伯利亚进发。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项冒险事业被中途放弃了。在16世纪和17世纪,荷兰、英国、瑞典和丹麦曾多次试图寻找通往亚洲的另一条航线,但都没有成功。直到1878/79年,瑞典探险家Adolf Erik Nordenskiöld才设法用一艘改装的帆船“SS Vega”从西向东取得了突破。然而,严格地说,称之为实际通行并不准确,因为Vega被冰挡住,困在白令海峡达十个月之久。直到1932年,苏联破冰船AleksandrSibirjakow才首次实现了成功的单季通行。1967年夏季,这条航道终于向国际航运业开放,随后,在苏联解体导致东北航道航运量严重下降之前,由核动力破冰船清理航道,使得船只能够通行(最晚截至1987年,已有331次通行记录)。

全球变暖为航道的商业用途提供了机会

2009年,不来梅重型起重运输公司布鲁格船务公司率先与两艘货船再次使用这条航线,引起轰动。据该船务公司介绍,2009年夏末从海参崴出发的“布鲁格博爱”号和“布鲁格远见”号的破冰级别均为E3级(根据德国劳埃德船级社的分类系统),因此适合穿越北极的航行。在破冰船的护送下,他们把发电厂的零件运到了Nowy港,然后继续驶向欧洲。2018年9月,Venta Maersk号在37天内穿越了东北航道。除了特制的液化气船和散装货船之外,这是第一艘穿越东北航道的这个吨位的集装箱船。作为一艘大型支线船,它建造的破冰级别为1A级(它能应付最多一米厚的冰)。它的专门设计有一个加固的船体,用于寒冷的水域(最低零下25摄氏度)。然而,由于Venta Maersk号的处女航暴露出一个重大缺陷,在可见的未来,大型40000 TEU(国际标准箱单位)集装箱船沿着这条航线航行的的可能性不大。这个缺陷是:航道的某些部分吃水只有11米,这对于大型集装箱船来说实在太浅了。Venta Maersk的船位容量通常不到3500 TEU,但水浅意味着它只能装载600个冷藏集装箱。超大型集装箱船的建造不符合破冰级别标准,而且还受到长度等更多不利因素的制约,因此东北航道在运量上永远无法与苏伊士运河媲美。

“我们认为东北航道目前不是一条可行的能替代现有航线的商业航线。然而,我们在密切关注它的进一步发展动向。该航道目前每年只能航行约三个月,但这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

马士基首席技术官Palle Laursen对这次成功的航行进行了评估

将货船和破冰船融为一体!

目前,在建造灵活的货船方面正在取得巨大进展,这些货船可以在没有破冰船开路的情况下穿越冰层,应付困难的环境。它们被称为“两用船”,配有一个特制船体,设计成要么全速前进,要么后退,这取决于它们是在开阔水域还是在冰层中航行。这种船成功地将两种不同的功能结合在一起,并可用于某些类型的无法使用传统的较长航线的货运。

目前,我们的口号是耐心

即使这确实需要一些时间,全球经济预期会从到欧洲和亚洲的生产基地和销售市场的较短的供应路线中得到很多潜在的好处。穿越北冰洋很可能成为各大航运公司之间激烈价格战的决定性因素。业内传言称,中国与其国有航运公司中远集团(COSCO)已将目光投向如何成为这条航线的领头羊。然而,环保主义者已经对日益增加的交通造成的危害发出了警告。他们担心这将对北极极其敏感的生态系统产生持久性的负面影响。此外,航线上的船只越多,该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发生严重事故的风险就越大。但谁知道呢,或许全世界应对全球变暖的共同努力会在那之前结束这些计划。

生活在北极冰层里整整一年

这可能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北极研究考察:2019年9月,德国极星号研究型破冰船将从挪威特罗姆瑟出发,抵达目的地后,立即在接下来的一年中在北冰洋中漂流,与冰层作伴。共有来自19个国家的600人将参加这次探险考察,他们将由其他破冰船和飞机提供补给。随后,有数倍的研究人员将研究收集到的数据,会将气候和生态系统研究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这次任务将由阿尔弗雷德•韦格纳研究所、亥姆霍兹极地和海洋研究中心牵头,名为MOSAiC(北极气候研究多学科漂流观测站)

在他们的博客上阅读更多关于探险的信息